经济补偿是怎么计算的?
今天给各位分享经济补偿是怎么计算的?的知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经济补偿主要是指《劳动合同法》里规定的一种待遇。
(1)支付标准。一般应当依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依照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支付。如果6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
(2)支付上限。有一些细节性的问题要注意:经济补偿的标准有上限。如果劳动者的工资超过直辖市、设区的市职工社平工资的300%,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依照职工月平均工资额的三倍支付,但是最高年限不超过12年。
不过如果是工资水平低于300%,在劳动合同法实行以后就没有上限了。不过在劳动合同法实行之前还是有上限的,最长不超过12个月。2008年1月1日开始实行劳动合同法,对于之前的经济补偿上限是12个月。以后的工作年限会积累增加经济补偿,也就是说到2019年最长也不超过24个月。
(3)计算标准。不过我们每月的工资应当是怎么计算呢?是应发工资还是实发工资或者基本工资?
劳动合同法规定,依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消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
劳动者的工资内容很广。依照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工资总额分为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补助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因此奖金、加班费、补助补贴不算工资的谎言休矣。
所谓的工资都是应发工资,而不是扣除了社保、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等个人负担费用以后的工资。如此计算,经济补偿的标准还是非常可观的。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