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讯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三篇

网络 79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2023《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我深受《开学第一课》所感动,其中一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回荡。这句话最好地诠释了当代青年的精神。
片中年轻的面孔站在天安门广场,庄严地宣誓:“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他们的声音清脆响亮,充满朝气和力量,展现出青年人的勇气和担当精神,让我激动不已,热血沸腾!成千上万的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齐声宣誓,表达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声,也是对人民、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郑重承诺和庄严宣言。
在革命战争年代,青年们用他们的生命和责任诠释了他们的使命和担当。我们在历史书中匆匆翻过的一页,他们却以鲜血书写了一生。在上海龙华监狱的牢房名单上,列有一个兄弟对,他们是陈独秀的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早期共产党领导人。他们牺牲时,哥哥只有29岁,弟弟才26岁。然而,他们已经把整个民族的责任牢牢扛在肩上,英勇地赴死。陈延年被押赴刑场准备执行死刑时,刽子手让他跪下,但他傲然挺立,坚定地说:“革命者决不跪下,只能站着死!”26岁的陈乔年临刑前豪情万丈地说:“让我们的后代享受前人为之奋斗的幸福吧!”英雄的热血流淌在山河之间,忠诚的骨灰永远奉献给和平!当我们感受到岁月静好时,是因为有人替我们承担了重任!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肆虐时,我们能够安心地待在家里,是因为他们选择勇敢地逆行,为了保护山河不受侵害,他们甚至在抗疫战场上牺牲,将他们的生命永远留在了2020年初的冬天。
宋英杰,90后药剂师,为抗疫殉职!他小时候就立下志向,要成为医生,用仁心和医术来帮助更多的人。因为热爱和使命,尽管条件艰苦,他在乡镇卫生院工作了4年。疫情突然来袭,正值除夕之夜,宋英杰说:“医院缺人手,我要申请尽快去一线抗疫。”他自愿来到许广高速东湖出入口开展工作,寒冬时节,宋英杰从不抱怨,总是让年长的同事多休息,他说自己还年轻,可以多承担一点责任。2月3日,同事们如往常一样去喊他起床,但却没有人回应。此时,他只有28岁!他的白大褂还挂在卫生院的宿舍里,他坚守着健康通道,无愧于自己的“白色战袍”!也无愧于人民和党!
少年强,则国家强。“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担当”。未来的责任不属于别人,而完全落在我们青少年的肩上。历史的接力棒很快就会传到我们的手中。在前进的路上,我更希望听到人们对中国新一代青少年崛起的赞叹,我也希望前辈们能够放心地将历史的接力棒交给我们。
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我们要传承信仰,承担责任!请党放心,我们有能力做到!请党放心,强大的国家因为有我们而存在。
 
 
 
 

青年有担当,世界有希望——2023《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所担负的责任非常重大。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当青年人具备了“担当”这一品质,才能够为世界带来希望。因此,鼓励和引导青年人注重社会责任和价值观的塑造,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也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青年人要树立更高远的目标和理想,肩负起历史责任,为民族复兴献计献策,为中华民族谋求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奋斗。其次,青年人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应该坚定理想信念,勇往直前,不畏困难、不怕挫折,奋力拼搏,用实际行动诠释“强国有我”的决心。在秉持个人理想的同时,也不能忘记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使命。
 
最后,青年人需要发扬建党精神,保持学习求知的姿态,结合实际深入思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青年人应该全面提高自己素质和能力,结合实际深入思考,发挥自身特长,用实际行动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我们相信,青年有担当,世界将因他们而更加美好。
 
 
 

坚守本心,矢志强国——观《开学第一课》有感

 
2023年的新学期拉开帷幕,今天,我和父母一同收看了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为我们准备的开学礼——《开学第一课》。
 
今年的主题是:“强国复兴有我”。节目通过“八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二十大代表、航天员、科学家、文化学者等的亲身经历,以奋斗者的视角,讲述着新时代的奋斗故事,展现伟大的奋斗精神,激励青少年努力学习,为实现国家强大和民族振兴的新征程做出贡献。
 
我们作为生在国旗下,成长在春风里的年轻人,心系中华、信仰五星,我们应立志求学,坚守初心,做一名正直而自豪的中华儿女。
 
指南针永远指向南方,这并非固执不变,更不是对进取失去向心力,而是源于对目标的渴望,对初心的坚守,对信念的执着。时代楷模王继才在没有水、没有电、甚至没有植物存活的孤岛上坚守了三十二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解决温饱问题,在田间地头奔波努力,从不计辛劳;当代愚公李保国在太行山上扎根,用科技来发展产业,使贫瘠山区重新拥有生机,帮助乡亲们摆脱贫困。他们如同坚定的指南针一样,始终坚守初心,也是中国发展道路上的支柱。
 
翻阅历史的长卷,一代代青年以实际行动宣告着立志强国、报效国家的决心。
 
著名文学家鲁迅通过文学来强化国家,早在年轻时就树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伟大志向。他对敌人毫不留情,对祖国人民怀有深深的爱意,用文字唤醒那些麻木的心灵,每篇文章都充满着爱国之情,引起了人民的共鸣,让他们从思想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他舍弃医学专业,转而从事文学创作,希望给人民带去改变和希望,用文学强化祖国的力量。
 
科学家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航天工程的先驱,在美国任教期间,1949年国家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与妻子商量决定回国为国家效力,然而却遭到美国政府的无理打压,失去了自由。但是,钱先生并没有放弃,经历了坎坷后成功回国,虽然条件艰苦且科研环境恶劣,他仍然努力钻研,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强化了国家的国防事业。这位伟大科学家用智慧回报国家。
 
被誉为“天眼之父”的南仁东,是一位有志向、有理想的科学家。他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放弃了国外高薪工作,加入中国北京天文台。面对国际上的脉冲星研究竞赛,南仁东决定在中国开创新纪元。从1994年开始,他作为工作项目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负责FAST的选址和研究、立项等任务。他跋山涉水,艰苦奋斗,全面指导FST的工程建设,直到2016年FAST落成启用。他和他的团队,用坚韧的意志,强化了我国的天文科研实力,在世界上展示了我们国家的伟大。
 
志存高远,事业必成。志向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也是实现国家富强的需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愿与祖国一同走过通向现代化强国的漫漫长路。我们要勇敢地融入世界,以行动而言,向鲁迅、袁隆平、钱学森、王继才等前辈学习,坚守初心,立志强国,用我们的热血和智慧,为祖国崛起的远方照亮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