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复习怎么通过五种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认真听课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但是同样重要的是课后的复习。那么,学生应该怎样进行课后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呢?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达到比较高的学习品质呢?
课后第一件事:及时回忆
为了掌握课堂上一天所学的各科知识非常困难,因此必须进行每日的课后复习。通过复习,可以更有效地掌握当天所学知识的高层次理解,并消除做作业的障碍。虽然做作业也包含了一部分复习内容,但它不是与复习相同的概念。真正有效的复习应该在做作业之前进行。
专家建议在黄金5分钟期间抓住机会及时进行课后回顾,即像“重温电影”一样,将老师讲的内容在脑海中再现一遍。对于未记住的关键问题,要逼迫自己寻找回忆的线索,例如阅读书本或笔记等。通过弄清例题的解题思路、相关法则和概念,可以减少遗忘。
如果回顾顺利,则表明听课效果很好,否则就需要寻找改进听课方法的原因。及时复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将学过的知识在脑海中“重现”一遍,以加强所学知识的记忆。复习可以由个人单独回忆,也可以由几个人共同启发和补充记忆。通常按照教师板书的提纲和要点进行复习,也可以按照教材的大纲结构进行,从课题到重点内容再到例题的每个细节,逐步展开复习。在复习过程中,要及时整理笔记,因为整理笔记也是一种有效的及时复习方法,对提高复习效果具有关键作用。
定期对知识进行重复巩固
复习过的内容须定期巩固,复习的次数应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步减小,间隔也可以逐渐拉长。从时间的安排上,可以当天巩固新知识,每周进行周小结,每月进行阶段性总结,期中、期末进行全面系统的学期复习。从内容上看,每课知识即时回顾,每单元知识需加以梳理,每章节结束对知识归纳总结。必须把相关知识串联在一起,描绘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达到对知识和方法的整体把握。
即时性复习
对于即时性复习,有两点是需要注意的:首先,当然是抓住教科书和课堂笔记复习。不过在看教科书之前,先尝试性的进行回忆。把老师当天所讲的内容大致回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及时检查当天听讲的效果,日后慢慢地还可以提高记忆力,增强看书和整理笔记的能力。回忆过后,便是看教科书和笔记,重点是看想不起来或是印象模糊的地方。通过两者对比把教科书上的新知识完全学懂、学会、并且记住。并且充分理解笔记上所列的习题与老师讲解的精华部分。
其次是参考书的复习。在对所学知识有一定了解之后,再围绕学习的中心内容去看参考书的相关内容。并且把精彩内容,精彩习题及时摘抄到课堂笔记上,对所学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进行扩展,以促进学习的良性循环。在有利于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的同时,也有益于扩展学生思路,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力与创造力。
经常性复习
由于刚学过的知识,遗忘的相对而言会比较快和多,这就需要我们经常性复习。间隔时间起先要短些,随着记忆的巩固和加深,大家可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调整,复习的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所用资料当然不外乎教参,笔记之类的,也可适当选取不同难度程度的题目练习,增加做题的熟练性和准确性。
阶段性复习
相比前面两种复习方式,阶段性复习更加系统化。在一个单元、一周或一个月结束后,我们需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和条理化处理。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使得知识更加有序而不混乱。同时,也需要反复思考和研究所做的题目,特别是错题和难题,分析其解题思路和方法,直到能够轻松应对类似的题目后,再去学习下一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