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纸上谈兵”是指只在纸面上谈论兵法,而没有在实践中进行验证或者缺乏实践经验的人空谈理论,容易陷入无用之谈的状态。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虽然口若悬河,但实际上却缺乏实践经验,或者没有将自己理论应用到实际当中的人。
“纸上谈兵”的故事起源于中国战国时期,当时有一个名叫蒙毅的军事家,他听说齐国郑国渠(音)的河道又深又急,便决定要过这个河。蒙毅自己提出了一个方案,决定派两支队伍分别从两个方向包围齐军,并命令将士们奋勇争先,掀翻大船,以达到过河的目的。
可惜的是,蒙毅的计划并没有成功。由于他没有重视实地考察河流的情况,所以方案本身存在许多漏洞。当他发现河水太深,船只准备不足,自己和部下的士兵也体力不支时,已经无路可退了。最终,他的计划彻底失败了,成为了后来人们反思的经验教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纸面上的理论不必然等同于实际操作可行的方案。而且军事战争本质上是一个变化多端的过程,虽然备战是必须的,但在实际行动中需要随机应变、灵活调整,方能达到胜利的目的。
总之,“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具有警示作用,强调了自己的理论和实践应该结合在一起,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而缺乏对实际情况的充分考察和预估,否则很容易导致失败。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若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zx095_service@163.com),带来不便,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