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讯

小学必懂成语典故从故事看历史:胸有成竹

网络 98
小学必懂成语典故从故事看历史:胸有成竹
“胸有成竹”是汉语成语之一,意思是指在做某件事情时,已经有了全面的计划和周密的安排,相当于腹中有“成竹”,不再犹豫或担心。形容人思路清晰,步步为营,有充分的准备和信心去完成某项任务。
 
这个成语来自《晋书》的一则传说。当时有位晋朝文学家和书法家名叫王羲之,他被委派到一座寺庙里面去题字。当他到达目的地后,仔细观察了四周的环境,听取了当地人的建议,最终决定题写“法华经”。在他开始写字之前,他已经想好了每一个笔画和每一个字的顺序,因此在写字时非常得心应手,丝毫不感到紧张或者困惑。当他写完整个作品后,旁边的人都惊叹于他的自信和熟练程度,因此也就形成了“胸有成竹”的成语。
 
现在,“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完成某项任务前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和计划,做事从容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