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07):回乡偶书·其一
180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古诗释义: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注释
(1)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2)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3)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shuāi):有“减退,衰落,没落”的意思,与“盛”对应,同时读成“shuai”与第四句的“lai”押韵。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4)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5)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创作背景:
《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另一首名篇,借助托物寓意的手法,反映了诗人的归乡情怀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怀念。据史书记载,贺知章曾在外任官多年后返回家乡,对家乡和亲人的乡愁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在回程途中创作了这首诗歌。
诗中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等经典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乡村故园的想念之情,也反映了一个游子返乡时所见所闻的变化和感受。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3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5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60):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若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zx095_service@163.com),带来不便,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