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33):渔歌子
159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古诗释义:
白鹭在西塞山前自由翱翔,江水中,那些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荡着,水面漂浮的桃花鲜艳饱满。
江岸边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所吸引,即便下雨也无意回家。
注释
①渔歌子: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②西塞山:浙江湖州。
③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④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⑤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⑥箬(ruò)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⑦蓑(suō)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⑧不须:不一定要。
创作背景:
《渔歌子》是唐代诗人张志和所作,主要描写了渔民在工作中发出的抒情歌声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张志和曾任泗州刺史,官至兵部侍郎,他在《渔歌子》这首诗中以渔民的视角,表达了对水乡美景和劳动生活的热爱。全诗细腻、感性、散发出一种清新淳朴的美感。每一句歌词都如同波纹荡漾,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水乡之间,感受到一种安详和舒适。
此诗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可以说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摹和人物意志的抒发,形成了一种自然与心灵的交融,将诗歌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3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5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60):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若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zx095_service@163.com),带来不便,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