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国学儿歌教案-精选通用版10篇
幼儿园中班国学儿歌教案
1. 《三字经》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三字经》使幼儿了解传统文化,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1. 《三字经》第一章“天地玄黄”。
2. 通过对《三字经》的学习,让幼儿了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3. 学习《三字经》中的汉字及词语。
教学方法:
1. 引导幼儿跟读,提高语音语调。
2. 通过比较学习《三字经》中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区别,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3. 通过绘本等图片资料,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三字经》。
教学过程:
1. 教师让幼儿看图片,引导幼儿感受画面,提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等。引发幼儿兴趣。
2. 教师示范,引导幼儿跟读《三字经》。
3. 引导幼儿学习《三字经》中的生字及词语。
4. 通过绘本等图片资料,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三字经》。
5. 教师问答互动,检查幼儿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2. 《千家诗》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千家诗》中的儿歌,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诗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
1. 《千家诗》中的若干儿歌。
2. 学习唐诗、宋词、元曲等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
教学方法:
1. 教师唱唱、跳跳、鼓励幼儿模仿。
2. 引导幼儿理解不同类型的诗歌,并进行分析。
3. 通过图画等图片资料,让幼儿了解诗歌的故事情节和文化背景。
教学过程:
1. 教师播放歌曲《童话镇》,引导幼儿听歌识曲,感受歌曲节奏与文化内涵。
2. 引导幼儿跟唱儿歌,鼓励幼儿加入游戏元素,如两人合唱,追逐跑跳等,引发幼儿兴趣。
3. 引导幼儿理解唐诗、宋词、元曲等不同类型的诗歌,并进行分析。
4. 通过绘本等图片资料,让幼儿了解诗歌的故事情节和文化背景。
3. 《百家姓》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百家姓》,了解中国姓氏的起源和演变。
教学内容:
1. 教育幼儿分辨、认知常见的姓氏。
2. 通过对《百家姓》的学习,让幼儿了解中国姓氏的起源和演变。
3. 复习幼儿已学过的汉字,加深记忆。
教学方法:
1. 引导幼儿阅读、分辨、朗读不同的姓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图片资料辅助,让幼儿了解姓氏的起源和演变。
3. 快乐游戏式学习,如轮流说自己和别人的姓氏,互相点名等。
教学过程:
1. 教师播放《百家姓》的歌曲,引导幼儿听歌识曲,了解中国姓氏的起源背景。
2. 教师通过图片资料,让幼儿认识不同的姓氏,学会正确的发音和书写。
3. 图片互动游戏,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姓氏的特点和发展过程。
4. 《四季歌》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四季歌》,让幼儿了解四季的变化及其与自然界的关系。
教学内容:
1. 《四季歌》及配图。
2. 了解春、夏、秋、冬的特点及不同的气候特征。
教学方法:
1. 教师唱歌、跳舞、陈述,让幼儿学习与认识。
2. 模仿自然界的音、色、形,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四季的特点。
3. 互动游戏,如根据季节画对应的画面、模拟春、夏、秋、冬等。
教学过程:
1. 教师播放《四季歌》的歌曲,引导幼儿跟唱、跟舞。
2. 配合图画等图片资料,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四季的特点及不同的气候特征。
3. 互动游戏,如模拟春、夏、秋、冬,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不同季节的特点。
5. 《千字文》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千字文》,让幼儿学会认识千字文中的汉字,并了解到古代文化传统。
教学内容:
1. 《千字文》的前半部分。
2. 学习千字文中的汉字。
教学方法:
1. 教师引导幼儿跟读,提高语音语调。
2. 通过比较学习《千字文》中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区别,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3. 通过配图等图片资料,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千字文。
教学过程:
1. 教师让幼儿看图片,引导幼儿感受画面,提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等。引发幼儿兴趣。
2. 教师示范,引导幼儿跟读千字文。
3. 引导幼儿学习千字文中的生字及词语,加深对汉字的理解。
4. 通过配图等图片资料,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千字文。
6. 《论语》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论语》,让幼儿了解孔子思想,增强思考与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1. 学习《论语》中的十句经典语录。
2. 了解孔子思想,了解与当代教育的对接点。
教学方法:
1. 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对经典语录进行深入思考。
2. 结合现实生活,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孔子思想和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3. 通过互动问答、绘画等活动,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孔子思想。
教学过程:
1. 教师播放《论语》中的音频,引导幼儿跟读、理解。
2. 教师讲解孔子思想及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让幼儿了解孔子思想的深层内涵。
3. 互动游戏,如角色扮演、绘画创意等活动,引导幼儿更好地理解《论语》中的十句经典语录。
7. 《格林童话》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格林童话》,让幼儿了解各国民间传说故事,增强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
1. 学习《格林童话》中的若干故事。
2. 了解各国民间传说故事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教学方法:
1. 教师通过图片、录音等资源,让幼儿了解故事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通过角色扮演、绘画等方式,引导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3. 小组竞赛、互动评价等方式,让幼儿更好地学习掌握故事的主题和复杂情节。
教学过程:
1. 教师播放《格林童话》的录音,引导幼儿听故事,加深对人物形象和情节的理解。
2. 通过图片、绘本等资源,让幼儿看图了解故事背景与物品。
3. 小组竞赛、互动评价等方式,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故事的主题和情节。
8. 《孟子》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孟子》,让幼儿了解孟子思想,增强学习兴趣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1. 了解《孟子》的背景、主旨和生平事迹。
2. 学习《孟子》中的名言警句及其背景。
教学方法:
1. 教师教授,引导幼儿了解孟子思想的重要性。
2. 通过绘本等图片资料,让幼儿了解孟子思想的深层内涵。
3. 小组互动、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幼儿更好地表达对孟子思想的理解与感受。
教学过程:
1. 教师任务,让幼儿了解一位成功人士的名言警句及其背景。
2. 讨论比较不同的名言警句,引导幼儿深思对成功的追求和拥有。
3. 通过小组互动、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幼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思考。
9. 《山东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山东丝绸之路》,让幼儿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
教学内容:
1. 了解《山东丝绸之路》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沿革。
2. 学习山东的历史文化,让幼儿了解山东的名胜古迹。
教学方法:
1. 利用图片、录音等资源,让幼儿了解山东的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
2. 通过观摩视频、游戏互动等方式,引导幼儿加深对山东丝绸之路的理解和认识。
3. 注重幼儿文化体验和实践,加强其文化自信心和自价值观。
教学过程:
1. 教师通过图片、录音等资源,让幼儿了解山东的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
2. 通过观摩视频、游戏互动等方式,引导幼儿加深对山东丝绸之路的理解和认识。
3. 注重幼儿文化体验和实践,加强其文化自信心和自价值观。
10. 《迎春花》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迎春花》,让幼儿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花卉文化。
教学内容:
1. 了解《迎春花》和花卉文化的起源和演变。
2. 学习迎春花的文化内涵,了解陶渊明的诗词及其文化背景。
教学方法:
1. 教师通过图片、录音等资源,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花卉文化,教授陶渊明的诗词。
2. 通过音乐韵律化模仿,让幼儿了解迎春花的文化内涵。
3. 手工绘画、园艺等实践活动,让幼儿加深对花卉文化和陶渊明诗词的理解。
教学过程:
1. 教师通过图片、录音等资源,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花卉文化,教授陶渊明的诗词。
2. 通过音乐韵律化模仿,让幼儿了解迎春花的文化内涵。
3. 手工绘画、园艺等实践活动,让幼儿加深对花卉文化和陶渊明诗词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