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址: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0/52555/djzw/
作为一个写了八年红头文件的前公务员,解读官方文件应该还是比较准确的,面对艺术进中招这样的信息,家长们不需要过分焦虑和担心,也不用被各种培训机构所忽悠。因为教育部官方回应的结论是,考的一定是学校教过的,而至于具体考什么,一切都还没有定论,都还要由各个地方来推进。

所以,连考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如果培训班还拿进中招来忽悠,那就真不用理会,嫌烦就拉黑吧。既然现在没有必要为了“美育进中招”那么一个说法焦虑,在美术启蒙上家长怎么做,可能很多家长不了解。艺术包含的方面挺多,但因为咱果果的问题是从涂鸦开始问的,那咱就从涂鸦说起。
孩子的涂鸦期有多长?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经历“涂鸦期”。在这个时期,孩子们常见的表现是拿着笔随便乱涂乱画,也有的是在玩沙子或者玩水的时候任意涂抹。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艺术教育教授维克多罗恩菲德提出孩子2-4岁为涂鸦期,而日本儿童教育专家鸟居昭美则提出从儿童会直立行走,解放出双手开始,涂鸦就开始了。
通常,儿童会在4到5岁间结束涂鸦,有些动作协调性差或者发育受阻的孩子可能会经历时间比较长的涂鸦期。如果一个孩子6岁以后还只会涂鸦,且没有任何迹象显示他能画出可以识别的事物,就建议家长咨询老师或者医生了。
涂鸦期的孩子什么特点?
在涂鸦阶段,孩子的特征是乱涂乱画,这种乱涂乱画和他们哭的时候伸胳膊蹬腿一样,都是他们在进行表达和沟通。孩子能掌握的表达和沟通的方式并不多,涂鸦可以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
孩子的涂鸦,也分为不同的阶段。
三岁前,孩子先是无意识地画出圆圈和线条,然后再用语言解释图案的意义。可能很多家长会发现,这个阶段的孩子,能把一个线条或者一个圆圈看做各种各样的东西。
比如孩子画了一个圆圈,你问他是什么时,他可能说是妈妈;而爸爸回来问“这是什么”时,他的回答可能就变成“爸爸”了。家长千万不要觉得是孩子撒谎,那是因为那个时期的孩子,会把画完的画看作那时刻最重要的东西。越是脑海中对各种食物有丰富印象的孩子,越有能力把一个图案想象成各种各样的东西。
而三岁之后,很多孩子就是有目的地动手画画了,最终把他画出来的东西当做什么是不会改变的。尽管还不能画具体的形象,但他们会用自己能驾驭的圆圈和线条,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感受和东西。
这些没学过画具体形象的孩子,可能还是只会涂鸦,但他们真正学会了用绘画来表达,这是很厉害的进步。
4到7岁的前样式阶段。
过了涂鸦期,就进入了前样式阶段,这个阶段,孩子画画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他们开始画“真”的东西了。不管他们实际上画出来的东西长什么样,但是在孩子心里,这就是他画的真实存在的东西。而且通过孩子对自己的画儿的描述,我们就能隐隐约约获得一些孩子的真实感受。
比如孩子可能刚开始画爸爸时,会说,“看,我爸爸有一个头和两条大长腿,因此我画的是爸爸。”虽然事实上,孩子的爸爸不可能只有一个头和两条腿,但是孩子的画说明,只有这些部位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者说他能感受到的爸爸的主要部位就是一个头和两条腿。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对周围的环境会更敏感,而且会感受到更多对他来说重要的东西。比如,爸爸过马路时用手牵着他让他感觉很安心,那这种体验就会让孩子意识到爸爸的“两只大手”的存在,那他就会在下一次画爸爸时在一个头和两个腿的基础上,画上两只大手。
过在这个阶段,孩子还不能关注到空间关系,所以孩子的画里面的比例可能和实际是不协调的。孩子在画面上呈现出来的比例就是他主观感受到的比例,他会把他感受特别深刻的东西画的特别大,把他感受特别微弱的一部分画的特别小。比如孩子起红疹的时候,他可能会把疹子画的特别大,家长就可以从孩子的画里看出一些孩子的感受,从而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学龄前,孩子的美术启蒙,家长该怎么做?
1、不要和别人比,尊重孩子自己的节奏。
现在有些培训班,很低龄就开始教技法,所以有些孩子,会画出不符合自己同龄孩子水平、更符合成年人品味的绘画作品。看到别人家孩子工整的画,再看自己家孩子的涂鸦,于是悲从中来,打乱自己孩子的节奏,也要去追赶,这是没必要的。这是孩子在不同年龄段正常的表现,看完是不是就不那么焦虑了。
2、 孩子涂鸦时,家长可以做的是“听”孩子的画!
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的画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听”的,也就是说,他们的画是“听”了才能够明白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讲,他们的话只被“听”,被理解了,他们的绘画行为才有意义,也会更有表达的乐趣。“听”画的方式也根据年龄有所不同。2-3岁的孩子,就问他“这是什么”,听他们给自己的画赋予的意思;4岁以后,除了这是什么,还可以问“他们在做什么”,来听画里故事的内容。这种倾听和对话的引导,可以增加孩子对事物的敏感性,这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绘画水平,而且对他的情感成长和整体人格的形成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一说起“画是用来听的”,妈妈也好,家里的老人也好,会容易变得过于热心,在孩子画画时不停询问孩子。这种会对孩子造成打扰,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在孩子专心画画的时候,最好不要发问。当孩子画完了拿给你看,或者自己画得有些厌烦,暂时告一段落时,再去问问就足够了。
3、不要使用涂色本。
实验和研究表明,一旦用惯了涂色书,超过一半的孩子会失去其创造力和独立的表达能力,并变得死板和具有依赖性。虽然填色书的卖点是可以让孩子学会讲涂色动作控制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但实验证明该观点是错误的。与自己画的物体相比,孩子在用填色书练习涂色时,会更容易涂出预设的边界线。涂色书,因为孩子必须遵循既定的边界线,所以会让孩子缺乏灵活性;因为它没有给孩子机会去表达自己的体验,所以孩子不能缓解和释放不良情绪;它迫使孩子按照成人而非自己的理念去创作,因此会挫败他自己的创作欲。
如果以前给孩子用过,那就赶紧停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