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家长如何鼓励孩子的话
固定型思维模式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但“被夸出来的”这条,是经实验验证过的。
20年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带领她的团队,对纽约20所学校的400个小学生做了研究,其结果震惊学术界。
在实验中,他们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图任务,第一轮测试的难度,是所有孩子都可以出色完成的。每个孩子完成测试后,研究人员会把分数告诉他,并附上一句表扬的话。
一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对智商的夸奖,比如:”你在拼图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聪明“,一组孩子得到一句对努力的夸奖,比如:”你刚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你表现的很出色。”
结果,第二轮测试时,让自由选择难度,被表扬努力的孩子,90%选择了较大难度的任务,而被表扬聪明的孩子中,大部分人选择了简单的任务。
第三轮测试,是对所有孩子都超纲的考题,所有人的失败了。但面对失败,先前被表扬努力的孩子,认为失败是因为不够努力,他们在测试中非常投入,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难题;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则认为他们失败是因为不够聪明,他们在测试中一直很紧张,做不出来题就很沮丧。
第四轮测试,和第一轮一样简单。那些被表扬努力的孩子在这次测试中的分数,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得分和第一次相比却退步了大约20%。
这样的实验,德韦克重复了很多次。她发现,无论孩子有怎样的家庭背景,他们都受不了在被夸聪明后遇到挫折而产生的失败感。男孩女孩都一样,尤其是成绩好的女孩,他们收到的打击程度最大。甚至学龄前儿童也一样,夸他们“聪明”会害了他们。
已经知道乱夸孩子会造成不好的结果了,但孩子的成长真的需要鼓励呀,那到底该怎么表扬孩子呢?
首先,对事不对人。
在孩子值得被表扬的时候,简单地夸奖“你很棒”,不如把每一次表扬具象到一件件事情上的过程中来,会让孩子产生更多的认同。特别是重过程而不是结果的细致描述,使得孩子面对挑战会是积极向上的心态,知道自己的言行是值得被肯定,面对结果心态也会更好。
其次,夸努力不夸天赋。
家长如果总是夸孩子聪明,会让孩子认为聪明非常重要,于是他们会想在任何时候都表现得非常聪明。一旦孩子遇到聪明才智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就会担心自己失败而显得愚蠢,所以会害怕挑战,选择较为安全的道路。
而比起“聪明”“美丽”(与生俱来,无法改变),家长多表扬孩子“努力”“用心”(后天可以改变),会让孩子知道,有天赋虽然好,但后天的努力更重要,更有助于解决问题。
思维模式决定命运,把各种精力用在鸡娃各科学习之前,可以先试着控制自己,更理性更走心地去鼓励孩子。培养出一个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可能在教育成果上,是事半功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