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校车》确实可以列为每个孩子的必读书之一,科普知识和想象力结合的很好,而且在用故事讲科普百科的书中,它基本是故事讲的最好的。

“神奇校车系列”国内一共有6个版本,经过阅读和比较,它们几乎不存在内容交叉重复的地方。
下面为大家列出这几个版本图书的阅读顺序和简要介绍:
“桥梁书版→图画书版、手工益智版→动画版→人文版→阅读版”
桥梁书版:用于孩子从绘本向文字过渡阅读,以图画为主,辅以少量文字,彩页;
图画书版:(最经典!)内容难度增加,故事+对话+知识的讲解方式,彩页;
手工益智版:难度与图画书版持平,但增加了许多互动内容,彩页;
如果家里已经有了神奇校车系列,孩子读完后比较喜欢这样整套书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识,每一本知识密度不会太高,阅读难度不大的书,可以把《自然科学启蒙》系列(故事和知识点结合,但都比较简单),《科学全知道》系列(同样是故事和知识点结合,代入感更强一些,情节更复杂,知识难度也大一点)和《科学家请回答》系列做补充和比较阅读。如果孩子相对故事性的描述,更喜欢翻翻页那种设置,尤斯伯恩看里面系列,揭秘系列,是很不错的选择。

这系列书的内容是把诗词和科学的结合,书里不仅有普通诗词书里的诗词赏析,还有从诗词内容本身提取出来的,非常详细具体的科学知识的讲解。
就像我们都知道的这首贺知章的“咏柳”,这本书里不仅有能辅助理解故事的“关于这首诗的故事”,和更实用的“读诗词学写作”,还有“柳枝为什么向下垂”。
很多家长说,孩子背诗好困难啊。很多时候的背不下来,主要原因都是因为孩子不理解,死记硬背的难度比理解记忆的难度是大很多的。而这套书从诗词的角度讲科学,不仅是一种更好的输入科学知识的形式,更是让孩子更能理解诗词本身讲解的具体意向,加深对古诗的理解,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书末的自然笔记,就是关于春夏秋冬的四季科普。
而且这套书也给家长和孩子启发了数学学习的另一个维度,即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元素,作者在各个场景不断提问,目的就是提示孩子自主观察和思考。
至于“巩固概念的亲子游戏”,就是纯拓展了,主要是给家长在生活中带孩子玩数学的一些启发,利用好了也能更好发挥这套书的作用。
它的腰封上写着:“给孩子合适的工具,他可以丈量整个世界!”
这本书还真的就把整个世界都拿来“帮孩子认知具体的测量概念”了,在讲1平方毫米时,作者举了如下的例子:
作者就是通过这样具体的测量,解释了“长度、面积、质量、温度和时间”这五大类的许多单位。
而且在每一部分的最后,作者还配有PLAY AND LEARN 边玩边学:
通过大量的例子和亲身实践,孩子就能更好的建立数字和生活的联系,慢慢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这套书涉及数学,科学的学科学习。


既然学霸笔记带出了科学,那就继续分享自然科学类的科普书吧。这些书有些内容会比较专业比较难,学前孩子未必能一下就能完全读懂。只要孩子感兴趣,三岁看,五岁看,七岁看,甚至现在小学四年级了还会时不时翻一翻,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我们提供这些书,就先帮孩子打开更大的世界好了。
讲物理的话,这本封面又好看又好玩的《机械运转的秘密》。
这是一本讲述动物园里的“小树懒斯罗瑟”和“小老鼠森吉”大逃亡的书,兄弟俩为了逃出动物园,运用了各种各样的机械,读完这个故事,孩子也就掌握了这些常见机械的原理。
比如在讲我们初中物理学的滑轮这部分内容时,作者就先介绍了概念,而关于滑轮最重要的知识,却是用故事告诉孩子的:
之前的文章里讲的小学霸,就非常喜欢这本书。不过他还在看的另外一本《万物运转的秘密》就很专业了,如果有孩子特别喜欢机械方面的内容,后者也是强力推荐!
这本书的作者艾德伦·华森曾就读于耶鲁大学,做过艺术家、作家、插画师、园艺师和木工等等很多工作。
在1945年,这位父亲和妻子迁居到农村的一栋老房子后,就和孩子们一起过着养鸡、种菜、做木工、画画的生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创作了175本成人和儿童书籍,他的8个孩子也大都成为了艺术家、作家、画家……
《给孩子的造物大书》也是一本源于他的真实生活实践的书,他用两只小鼠作为主人公,讲了复古工业时代里,19种常见生活用品的制作过程。
用来装牛奶的玻璃瓶表面光滑、晶莹透亮,你一定想不到它曾经是海滩上的沙子。
画面上还展现出沙子在搅拌、熔化、压平等步骤中用到的机器,孩子通过短短的几页书,就可以了解传统玻璃制作的大致过程。
比如在做比萨的这个主题里,就有很多疑问:“比萨店送比萨为什么那么快呢?”“这份比萨里都有什么呢?”“这些配料都来自哪里呢?”
而且翻开折页,还能看到比萨及其配料生产制作的整个过程。
同时,这本书对各种原理的绘制和讲解也非常详细,比如在“吹风机”这个主题里,带有工作小人儿的剖面图把“吹风机的内部构造”拆解得非常详细,配上旁边的文字,就好理解许多。
这本书涉及的内容也很丰富:
下面展示一下关于“肌肉是如何工作的?”这部分内容的讲解:
有对人体书特别感兴趣的果果可以继续往下看,后面有更多推荐。

顺着上面的那本《不可不知的人体》,接下来给大家分享这本适合小宝宝的《我们的身体》趣味科普书。
我买的限量装附赠了一套创意磁铁,可以让孩子通过反复的自由拼贴加深记忆,更好的了解人体各部位的大致结构和位置。不是很需要的果果直接选择普通版本就好了。
在这本书里,布满了各种翻翻页、推拉页、转盘机关、变色、触摸……的形式,刚翻开就可以看到一个仿制的羊水袋,摸起来非常有质感。
在“消化”这个章节,还有可以模拟食物的小球还可以移动,六六原来自己看完这本书,还边移动着这些小球,便给我讲解蔬菜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
上一本是纯科普讲解,而《可爱的身体》这套书,每本一个主题,整本书把知识点融入到故事里来讲解,浅显易懂,学前的宝宝就可以用来认知。
在讲眼泪的这本书里,作者在前面会引入一些具体的情境:
大孩子,可以尝试看这本非常写实版的《人体立体书》。
这本侧重“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内容,每一部分都有制作的非常精美的立体书页:
而且,这本书的立体页是可以进一步翻开的,孩子在看的时候,就可以真的像在解剖课上学习一样,一点一点解剖人体,立体的感知人体的结构:
这套书最大的问题,就是打开立体部件时一定要小心,因为很复杂,硬扯很容易坏。
关于人体,还想分享一本《谁的骨头》,如果有对骨骼特别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关于动物的书,上周刚分享过史蒂夫·詹金斯,感兴趣的果果可以前去浏览(《》)。今天分享一套小部头的只有两本的书《遗憾的进化》。
之所以选择这套书,是因为这套书无数的例子都在揭示一点——“进化”。
而这本书轻松诙谐的表达方式,会让孩子的整个阅读过程变得很愉快。
在每本书的开篇,作者都会先普及一些关于“进化”的大知识点,比如用“马的腿为什么会变长”来讲解“偶然幸存”才是进化的理论。
比如“鳄鱼张嘴的力量还不如老爷爷的握力”、“眼镜猴的眼睛超级大,却不能转动”:
这套书可能没有讲很多专业而具体的知识点,但是这种“由一个令人好奇的点引入,接着进一步用科学知识解答的逻辑”却是对刚开始探索世界的孩子有益的。
它每一本都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里出现的恐龙表现出来的性格和行为方式,就是它在历史上真实的习性 。
这套恐龙大陆,它每一本都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里出现的恐龙表现出来的性格和行为方式,就是它在历史上真实的习性,所以很容易记住。
比如,表现“三角龙虽然性格温和,但面对肉食恐龙的侵犯时,它们会挥动利角,勇敢地战斗”的情节:
而且看完前面的故事,看到书的后面关于恐龙具体知识时,反而会非常有兴趣想进一步了解。
而且这套书还附赠了知识卡片,要是想锻炼孩子的认知和记忆,也可以拿来用。
这本书是一本内容比较简单的讲“食物链”的书,读起来也比较轻松,每一个展开页都是一幅黑白线描图。
通过整本书的连续阅读,孩子既可以知道各种具体的动植物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又可以在宏观上get到作者提出的疑惑:
大自然里有好多秘密,食物链就是其中之一。谁吃谁?为什么要吃呢?是大动物吃小动物,还是小动物吃大动物?……
了解完宏大视角下的书,可以再来看看这本微观视角的好书《微观世界·谜一样的小生命》。其实这种展示微生物的内容,可能会让人犯密集恐惧症。
果果们可以看一下下面的图,判断一下这本书的画风是不是还在你的承受范围之内,作者用了比较写实的画法,不过在综合了色彩和构图之后,可能还是不好接受。
从海底、床上、厨房、森林等角度进行专题讲解,孩子可以比较总体的了解,大概什么环境会有哪些微生物,而且还可以从画面上,比较直观地感受到每个微生物的状态。
既然讲到了微观世界,那就继续分享一套关于病菌的《3~6岁幼儿健康管理绘本》,虽然这种关系到个人防护的书本身就很重要,但是在现在这种新冠疫情依旧肆虐的时候,抓住机会对宝宝进行相关科普也很重要。
这套书里讲了5种幼儿常见的传染病,比如在讲诺如病毒的时候,作者就用拟人化的诺如病毒视角作为第一人称展开描写:
孩子就会通过病毒的话,知道下次下次吃烧烤、火锅之类的食物,要耐心的多等一会儿,等病毒被完全高温杀死了,再开始吃。

历史方面,像《太喜欢历史了!》《手绘中国历史长卷》等都是还不错的书,总体来讲都是人类简史。特别从宏观角度来给孩子们推荐历史书,是因为,对整体的历史脉络有个大概的了解,会对孩子在学校学习具体历史知识时的理解和记忆非常有帮助。而这种历史脉络的梳理,是教材之外要自己总结的,而这些科普做到了。
这本书它跟“文明”这个游戏的风格很像:画面恢弘,视野广大,细节丰富。
书里的文字看起来专业性比较强,知识容量也很大,可能不会太好懂,但是作为一本“人类简史”,能把浩瀚的人类历史浓缩进这么薄的一本书,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这本书另一个比较精彩的地方就是伊万·波墨先生的插画了,比较写实的画风更适合做历史书的配图。
每一幅画里的细节都值得孩子细细探究,然后从中学到对应的历史知识。
这套书还在“阅读活动手册”里配了“绘本中的知识点”,在进行亲子共读时,家长可以结合知识点来和孩子一起阅读。
比如在讲“公元前500年的部分世界”时,就可以这样看:
此外,书里还配了名人知识卡片,可以用来玩历史启蒙游戏——“复原游戏”。
如果你不喜欢上面的这本历史书的风格,那就可以看看下面这本《人类简史》。
这也是一本按时间线叙事的历史书,相较于上面的《我们,我们的历史》这本书的语言和画风都更适合小一点的孩子。
文字段落也没有上面的那本长,如果上面的书还需要家长带着读的话,这本基本上孩子自己就能看了。
相较于上面两本主要以时间线来叙事的历史书,这本《人类历史》的专题化更强一些。

为了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系统化的知识框架,这本书还设计了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一种是按照正常的书页,也就是时间顺序来看,书里所有的图表都设计了不同的彩色标志,用来区分不同类型的知识点;另一种则是按跨页左右的彩色标志来跳跃着阅读。

这本书的讲解和绘制更为具体,每一个对应的知识点上,都配有相应的图片。

这本是DK的百科书,我们都知道阅读百科全书最大的好处就是——能从中领略结构性思维,了解知识梳理和分类的方法。
作为通识教育的一部分,地理知识我是很有必要学习了解的。
这本书在内容详略的处理,以及知识点的选取上也很得当:
比如,对于国家和地区的重要程度,会用不同长度的篇幅来讲解;
不仅有基本的人口面积等知识的梳理,也有典型的“妇女的角色、战争污染、外国务工人员“等知识点的介绍:
这一本相较于上面的大百科,知识容量会更小一些。
这里面讲了30个世界城市,列出来的都是当地非常有特色的景点和活动。
这就像一本旅游攻略,里面不仅有一些众人皆知的打卡点儿,还有一些很小众,但却真的能领略到当地文化的地方,比如伦敦的哥伦比亚花卉市场:
不过如果孩子对这些城市攻略类型的知识不是特别有兴趣,或者家长也没有带孩子去国外旅行的计划的话,这本书就不用入啦。

接下来想要介绍的是一些没法分到上面类别里的书,但是也很有必要读,就一起分享出来了:
这是关于航天科普的文字书。
航天科普,虽然基本都是文字,但主人公个性鲜明,故事的表现力强,幽默有趣,很容易吸引着人往下阅读,即使里面有很丰富密集的知识点,也很自然而然地看下去了,和啃百科类科普的感受完全不同。如果孩子有了一定的识字量,但又不喜欢看文字书,可以试试这套。
这是本不太厚的运动类百科书,知识容量不算太大,讲的十几个运动项目,在生活中都比较常见。但是里面对每一项运动的讲解还是比较详细的,看完这本书,孩子会对里面的项目有个大概的认知。
比如在足球这一章,先对比赛相关的场地、目标、人数等进行介绍,然后介绍专业术语、犯规行为和基础训练项目。

虽然前面已经介绍了关于幼儿防护的书,但是除了常见的流感病毒,孩子也应该培养一些应对突发自然灾害能力。地震在我国算比较常见的自然灾害了,这本《地震书》的内容还不错。
而且还会告诉孩子地震及震后会发生的“正常现象“,让孩子在真的遇到这类事情时,有个心理准备:
不过对于生活在非地震带的果果来说,上面的地震书也就只能用来应对不时之需了。
但对于生活中更为常见的很多问题,做家长的还是要操很多心。这套《不让大人伤脑筋》系列,可以让孩子学的独立一点,懂得如何照顾自己,咱也能适当偷点儿懒。
而且,在这套儿童健康与安全教育绘本里,每一本都用很多不同的展现方式来普及教育知识,比如选择、判断、连线……

作为一本讲建筑的书,里面绘制的著名建筑的剖面图细致美观,旁批也很专业。
而且里面的折页还会对相关重要知识点“哥特式建筑“和”中世纪“进行补充:
虽然里面的文字虽然是大段落的,会让人有畏难情绪,但真的读一读,会发现可读性还是很强的。
有了这样的书,或许,我们下次的旅行就能得到一些更有深度的收获。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若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zx095_service@163.com),带来不便,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