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绘本故事推荐
数学,是一门具有生活实用价值的学科,在孩子的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么,如何让孩子们发现数学、走近数学呢?>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提过对于学龄前的孩子,不建议通过大量的刷题来学习数学,最重要的还是建立数学的思维,从根本上去理解一些数学概念,建立好底层的逻辑。
说起来简单,该从何做起,很多家长可能还是一头雾水。
我怎么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数学情境?2+3就是等于5啊,这还有什么讲的?我自己的思维还不清楚呢,怎么给孩子讲?;如果你也有这些困惑,我想,孩子的数学启蒙,最适合你的打开方式可能就是阅读数学绘本了。
一套好的数学绘本,一定是由两条线组成的,一条故事线,吸引孩子走入情境;一条数学线,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合理安排在故事中。这样我们在阅读故事的同时,就了解到了某个数学知识是怎么来的,其具体的思维过程是什么,有什么好的方法等等。我们家长在给孩子读数学绘本时,最怕轻故事重数学,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脱离了故事的外壳,数学就会变得枯燥。
如《葛小大的一生》这本书,开篇就是一个有趣又有点荒诞的儿歌,千万别小瞧这段无聊的话,极大的吸引了孩子继续了解的兴趣。后面也是通过讲述葛小大一生的故事,带着孩子了解了一个既简单又常见的有限循环数系—星期。
数学绘本包含了两套语言系统,分别是文字和图画,文字通常是我们最关注的内容。图画作为视觉化的语言,能传递数学思维的过程和方法,虽然常被忽略,却更为重要。图画的表现手法最好能与学校教材一致或相似,如果还能作为补充和拓展,就再好不过了。
如《分数是分出来的》这本书,直接用书名阐述了分数的由来,因为大家不在专业领域,可能不了解,我听过好多老师讲关于分数的公开课,能把“分数是分出来的”这个知识点讲清楚的寥寥无几,甚至有些老师可能自己都搞不明白。在这本绘本中,一直在通过折纸,分物等活动,带孩子体会分数,这种设计也与数学书中的设计思路如出一辙,并且带孩子做了更多的分物体验。
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而言,必须与生活中的事情结合起来,才会变成眼睛能看见,双手能感觉到的具象的东西。很多人都会谈“数”色变,那些反复出现的数字,对他来说就像摩斯密码一样难记,就是因为没有将各种数学概念和生活联系起来,生活中缺少体验的孩子,学习重量、长度、时间、方向等知识就会遇到困难,仅仅停留在对概念的理解上,无法与具体的生活相结合。
如《重量与平衡》这本书,就是引导孩子动手掂一掂,去感觉物体的重量是什么。通过这样的过程,将物体的重量和手里的感觉对应起来,再去了解到底有多重,就能将数字和概念很好的联系起来。
一本好的绘本,不同的大人和孩子看,通常会有不同的解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要正视孩子各式各样的解读,不要急于拉着孩子和我们同步,多样的,丰富的,甚至是不论对错的解读,是孩子建立数学概念必须经历的过程。事实上,孩子反复看同一本书,每次都能再看出新意,发现原来还未读懂的部分。
如《零不只是没有》这本书,有的人可能会关注零在生活中的应用,有的人可能关注零的诞生,有的人可能关注零在计数中的作用......可以关注的点太多,这也的确都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我们不必将自己的认知刻意强加在孩子身上,最重要的是他发现了什么。
好的绘本,适合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反复阅读。以《汉声数学图画书》为例,很多人会说它里面的知识偏难,但重点看我们如何处理。低龄孩子跟着家长一起探索这套书,忽略书中过于数学化的语言,按照书中的指导,进行大量的数学游戏和数学实验即可,孩子在动手体验的乐趣中,会对数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随着年龄增长,中年级的孩子有了一定数学知识的积累,再翻看这套书,能够将自己在课本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完美的联系起来,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了小升初阶段再来翻看这套书,书中关于数论、拓扑学等知识的拓展,不仅可以增长孩子的见识,更为孩子顺利衔接初中数学知识做好铺垫。
如《比零小还有数哟!》这本书,学龄前的孩子看这本书,就是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场景,-1楼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冬天都说是零下温度?积累生活中关于负数的体验即可,而不要过渡去关注表示方法啊,数轴啊,这些内容。等孩子到了五年级学习负数,再拿出来这本书阅读,对于已经积累了大量数学知识的孩子来说,就是对于课本知识的说明和拓展,更利于他们从本质上去理解负数的概念。
这套书还是伴随孩子从幼儿园玩到初中的数学“游戏书”,更是送给妈妈和数学老师们的“数学育儿宝典”。
你可以试试,在晚上关了灯的房间里,一把手电筒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乐趣!但影子怎么玩出数学味呢?你可以翻看《影子几何》。
漫长假期,孩子在家总说无聊,抱着电视不放,有没有好的数学游戏推荐呢?你可以翻看《一人、两人玩的数学游戏》。
孩子开学上二年级,老师让背枯燥的乘法表,有没有什么好方法?你可以翻看《大家来做乘法表》,并和孩子一起玩。
总之,一套好的数学绘本,看完后,你一定会由衷地感慨:原来数学是这样的。
汉声数学很贴心地随书附赠了《妈妈手册》,但手册中更多是相关知识和游戏的拓展,对于基础知识的讲解和与书本知识的衔接过渡,则比较少,很多家长反映看了还是不会带孩子启蒙;之前也听过一些讲解音频,内容与绘本中所讲知识也基本脱节,是相关知识的一些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