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危机:历史会重演吗
在美国过去两百年的历史中,差不多每一隔十几年就有一次不同范围的金融危机,阅历了那么屡次以后,为何2008年还会再来呢?过去多年的改革如何就不能根除了金融危机的种子呢?
金融危机有时候就能推翻一些固有观念。就在2009年初,正处危机高潮时期,一名在香港做私募基金的朋友老刘激动地跟我讲,“简直难以相信,花旗银行的股价跌到99美分,几个月前还20几美元!”我说,“大家花旗银行会破产,撑不下去了。”他说,“这如何可能?这样的百年迈店,美国最大的银行!如果这个银行也倒,那整个华尔街不是都完蛋了?”所以,二话不说,他就买了一百多万股。
花旗银行成立于1812年,到2009年已是197年的老牌公司,它的一辈子几近就是华尔街的一辈子,无论从哪一个意义讲,花旗银行就是华尔街的意味,也是美国金融实力的意味。
2007年次贷危机暴发以前,花旗是市值3000亿美元,排名全世界第一的银行,也是盈利水平全世界第一的银行,一年盈利270多亿美元。可是,世界就是这样残暴,在2007年以前培植的房地产泡沫幻灭并带来金融海啸时,之前看似倒不了的老店未必就不能倒。所以,我跟老刘说,“不能由于一个公司老或者大,就认为它不会倒!”2009年初,花旗市值跌到不到25亿美元!
2008年10到11月,财政部等联邦政府机构注资将近500亿美元到花旗,并且提供数千亿担保以后,还是不够,到2009年初花旗再通过主权财富基金、机构投资者和美国政府筹集了1000多亿美元资本金,终究依托美国政府的全面救助才防止了破产,也因而使美国政府成为花旗的最大股东。固然,这些救助也使老刘的投资在两三个月内翻了一倍多,虽然这是美国政府前所未有救助的结果。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花旗还不是最悲惨的金融机构。
在这场危机中,美国五大投行全军覆没——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被接收,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倒闭,第三大投行美林被收购,最大的两家投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转为银行控股公司,分别享受政府的救助;第一大保险公司美国国际团体被国有化,依托1850亿美元的政府注资和救助才免于倒闭;“两房”——房利美和房地美被政府接收。
这场被称为19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到底从何而来,又带来了什么影响?为何以前的改革努力没有能防止这场危机呢?
触目惊心的危急时刻
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由2007年美国次级房贷危机引起的全世界性危机,危机的核心肠带在美国,但很快蔓延到欧洲,也波及到了广大新兴市场国家。
关于那次金融危机,你可以记住下列几个危急时刻:
2007年7月,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旗下的两支房地产基金清盘,标志着美国次级房贷市场开始崩盘。
9月14日,英国300年来首次出现银行挤兑,英格兰银行救助北岩银行。
2008年3月14日,美联储提供了300亿美元支持摩根大通收购贝尔斯登。
7月13日,美国财政部宣告对房地美和房地美的救助规划。
9月7日,房利美和房地美被托管。
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倒闭,引起了全世界金融市场的激烈动荡;同一天,美国银行收购了第三大投行——美林。
9月16日,美国财政部为美国国际团体提供了850亿美元的紧急贷款,并取得其79.9%的股分;同一天,第一贮备基金因为持有雷曼兄弟的债务而跌破净值,触发了货币市场基金的挤兑。
9月20日,美国财政部宣告购买高达7000亿美元不良资产的草案。
9月21日,美联储批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转为银行控股公司,至此,美国的五大独立投行全体消失。
10月3日,美国众议院通过7000亿美元的问题金融机构救助规划。
9月到10月间,多个欧洲国家纷纭接收或者救助本国银行。
11月23日,美国财政部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宣告了对花旗团体的救助规划。
随着金融危机的加重,股票市场也激烈动荡。2009年3月9日,全世界股票市场跌到了过去十年内的最低值,标准普尔500指数从2007年的高峰降落了57%。
金融危机带来了经济衰退。美国经济从2007年2月开始出现衰退,GDP增长率在2008年第三季度达到了-1.3%,接下来的两个季度分别为-5.4%和-6.4%,失业率飙升,2009年末超过了10%。这是“二战”以来美国最严重的经济收缩。大衰退的代价严重:400万美国家庭失去了房子,超过2600万人失业,近11万亿美元的家庭财富蒸发。
固然,2008年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还在发酵中,比如,2016年是国际社会充溢“出乎预料”政治事件的一年——先是英国脱欧,接着是美国特朗普胜选总统,再就是意大利的公投结果。驱动发达国家接踵“出乎预料”的共同因素是贸易维护主义、反全世界化民粹主义的兴起,而这类社会潮流只是2008金融危机后果的延续表现,是大危机带来的一连串反映的一个环节,就如1929年金融危机引起相似的贸易维护主义、致使各国关起大门的阅历同样。
2008年金融危机的成因
那么,这次危机暗地里的缘由是什么呢?
学界讨论最多的几个关键因素如下。首先,是货币政策的问题。在2001年9.11恐怖攻击以后,美联储为了不经济衰退,推广宽松的货币政策,前后六次降息,使得美国长时间保持着1%的历史低利率。这就致使过量的资金流向了房地产市场,使2001年到2006年间的美国房价快速上涨,出现巨大房地产泡沫。
其次,是“居者有其屋”的住房政策。从克林顿政府到小布什政府,都踊跃推广“居者有其屋”规划,请求金融机构为那些没有购买能力的低收入群体提供信贷支持,让他们能够享有自己的房屋。尤其是,一些国会议员请求房利美和房地美通过购买金融机构的住房贷款来支持这一目标的实现,致使了不少没有信用、没有偿付能力的人群取得了住房贷款,也就是“次级房贷”,从而致使银行的基础资产蕴含着大量风险。这也大大推进了房地产泡沫,并最后通过“次贷危机”引爆2008年的金融危机。因而,房地产泡沫是危机的首要缘由。
再次,就是美国金融体系自身的问题。咱们以前谈到,由于银行挤兑恶化了经济大萧条,所以1933年美国推出存款保险。那项立异降低了挤兑风险,但同时激励银行去冒险。这直接影响了2007年以前房地产泡沫构成过程当中银行的房贷发放行动,让它们勇于冒险,通太高杠杆追赶利润,却忽视市场改变时可能引起的风险。
最后,也是咱们以前谈到的,1930年代大萧条早期银行持有太多流动性差的贷款,所以,为了增添住房贷款的流动性,先是树立二级住房贷款市场,让银行随时可以转手卖出去住房贷款,后来也把这些住房贷款打包、做资产证券化。再后来,又有华尔街公司推出专门投资住房按揭贷款证券的基金产品,专门针对特定投资者发售这些基金的份额,等等。
这一系列的立异就把原始出资人和资金的终究使用者之间的交易链条拉得很长,先是贷款经纪商把钱贷给要买房子的家庭,并把贷款合同卖给银行,银行再把贷款合同转手卖给房利美,房利美再转手卖给吉祥美,由后者再打包卖给住房按揭贷款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再卖给投资者,等等,整个链条中的每一一方都赚一些手续费和佣金,但每一一方都不为贷款最后是不是成为坏账负责。因而,最初的借款方是不是有还款能力,就没有谁去管了;拜托代理链条过长以后,风险就被不断扩展。
从最后的两点,你看到,在美国历史上,每一次金融危机以后都会有改革和立异,但这些改革和立异都对于解决造成上次危机的缘由有效,可是又都埋下了新的危机种子,而这些新问题的种子在短时间内是看不出来的,只有等到下次危机才知道。这就是金融危机历史不断重演的缘由,虽然每一次危机的情势跟上次不同。
也恰是因为1930年代的金融危机时期美国政府和美联储没有救市,所以,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美国政府几近没有犹豫就去救,包含后来推出几轮“量化宽松”刺激政策。而这样做固然防止了1930年代的挤兑和经济大萧条。但,这样做是不是又埋下种子,为下一轮危机做铺垫呢?
今天咱们谈到的要点是,第一,始于2007年的次贷危机,到2008年演化为全世界金融危机,这是1929—1933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引起许多美国金融机构倒闭,重塑全世界金融格局。从中让咱们再次看到,没有什么老店“大而不能倒”的。
第二,2008年全世界金融危机的起因不少,与全世界经济失衡有关,但最主要的缘由跟1930年代大萧条的缘由一致:都是以前的房地产泡沫太大。这次房地产泡沫是“9.11”后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铺垫的,也跟多年推广的“居者有其屋”政策密不可分。
第三,实际上,1930年代开始的一系列金融立异,包含存款保险、二级住房贷款市场、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都是为了纠正造成1930年代银行危机的缘由而做的。然而,这些立异带来道德风险,激励金融机构去冒险,为这次危机做了铺垫。而这次美国政府踊跃主动救市,也是为了不1930年代政府不作为带来的挤兑危机而作,因而,结果是这次的危机没有蔓延过久,酿成的后果也没有以前那么严重。然而,这样做所带来的道德风险可能为下次危机埋下了种子。
以上就是本站小编关于“2008年金融危机:历史会重演吗”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