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价值投资者应当远离做空?
所谓做空,就是指的投资者卖空某种资产,比如股票、债券、基金,然后在这类资产下跌、而不是上涨中获利。对于做空这类投资模式,许多投资者都抱有浓厚的兴致。毕竟,相对于于单边做多的投资,做空给投资者打开了一条新的投资路径,在许多时候增添了盈利的可能性:尤其是当市场没有优良的做多机会的时候。更重要的是,当成空和其它交易手腕结合起来时,可以衍生出很多新的交易模式。
然而,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讲,做空却是一件应当警惕的事情,乃至是一件应当远离的事情。虽然从表面上看,做空和价值投资的理念无比接近,都是应用了价格向价值的回归进行获利:价值投资应用低估的价格向更高的价值回归,做空应用虚高的价格向更低的估值回归,然而,做空从本色上来讲,却违反了价值投资的基本理念。在著名投资巨匠沃伦﹒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的各种言论中,咱们时常可以看到两位老先生对做空这类交易的反对意见。
首先,做空的最大盈利是100%,而亏损则从理论上来讲,可能接近于无穷。当投资者在100元做空一个资产的时候,他需要付出100元的资金本钱。当这类资产价格跌到0的时候,他的获利也只不过是100/100,就是100%而已。然而,如果这类资产的价格上涨到1,000,那么投资者的亏损就是10倍。潜伏的亏损和潜伏的盈利趋近于无限大,这类交易绝对不是价值投资的理想标的。
而这类潜伏风险无限大、潜伏收益最高只有100%的特质,致使投资者很难对一笔做空下一个重注。从反面的例子来讲,指数基金的潜伏最大收益很高,香港恒生指数、标普500指数等指数,从一开始到现在,都有几百倍甚至更多的涨幅。即便是成立时间较晚的上证综合指数,从基期的100点到现在也有几十倍的涨幅。只是因为初期涨幅太大,致使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涨幅不多而已。然而,指数基金的潜伏最大风险是很小的,绝对小于100%:在估值低廉的熊市中更是如斯。
因而,即便一个投资者重仓、甚至满仓指数基金,只要基金公司不出问题,指数基金的投资办法自身其实不会对投资者带来破产那样的巨大风险。然而,做空则不同样,其风险可能远弘远于收益。因而,对于一个做空的标的,投资者很难集中仓位去进行投资。而价值投资的精华之一,就是对看好的标的下重注。巴菲特曾经说过,当一个投资者有70个股票的时候,“他就像有70个嫔妃的皇帝同样,不会了解其中任何一个人。”
做空其实不只在算数理论上会带来损失弘远于收益的结果,在实际市场中,这类算数理论时常会变为现实。因为被做空的资产,其价格高于价值的缘由,常常出于一种谬误,包含投资者定价的谬误,资产自身的谬误,等等。而一种谬误一旦发生,常常会变得巨大,即便这类巨大的谬误已经远远超过市场自身的内在价值。看看2000年纳斯达克的泡沫、1980年代日本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你就会明白。
而一旦做空一个标的失败,投资者常常会面临巨大的、而不是小范围的失败。巴菲特曾说,他和芒格在过去多年中,曾经看空过大概100个公司。假如他们对看空过的公司都进行交易的话,那么他们恐怕早就破产了,虽然他们几近每一次看的都是对的:“泡沫是人道的一部份,没有人知道一个泡沫何时会爆炸,或者涨了多少之后会爆炸。”巴菲特这样描写自己对做空和泡沫的看法。
因为一个谬误常常能坚持无比长的时间,长到足够让做空它的人破产,因而对于做空的投资者来讲,时间其实不是他们的朋友,而是他们的敌人。反之,对于长时间价值投资者来讲,时间是他们的朋友。在做出了正确的交易抉择之后,他们只要安静的等待投资兑现便可。然而,对于做空的投资者来讲,时间拖的越久,对他们越不利。因而,做空的投资者既需要看对长时间的价值和价格之间的错配,又需要在短时间内有足够好的运气:这无疑是无比难题的。
巴菲特说,他在1954年(也就是他24岁的时候,那时候他的投资理念尚未成型),曾经有过一次无比糟糕糕的做空交易。“我在10年的时间维度里基本不会出错,然而当时我在10周的时间里错的离谱,而对于做空来讲,10周是更关键的时间段:我的钱蒸发了很大一部份。”
因为做空存在种种问题,包含需要短时间视角、潜伏亏损弘远于潜伏收益、不能重仓的问题,因而做空交易其实不是一种价值投资者应当喜爱的交易手腕,即便它和价值投资同样,都是以价格向价值的回归为动身点的。而对于一些包括了做空的繁杂交易,典型的像多空组合(即同时做多和做空等量的两种资产),也很难仅仅由于把做空打包在一个交易中,就能完整规避做空的风险。
多空配套交易的问题,包括了几个方面。首先,这类交易依然包括了做空,所以从原理上来讲,做空可能致使的“亏损无穷、盈利有限、没法坚持长时间投资”的问题,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其次,这类交易因为同时需要买多和卖空,因而所使用的资金常常是单纯做多交易的1倍,也就致使其潜伏回报率更低。第三,不少投资者为了增添多空交易的潜伏回报率,就用杠杆来解决这个问题。然而,杠杆又会带来更多的新问题,最典型的就是没法经受巨大的波动。如果咱们看看当年长时间资本管理公司的例子,就会更好的理解以上所述的几个问题。在1994年成立的这家“含着金钥匙”出身的公司,仅仅4年之后,就倒在了多空组合的交易上。
做空更糟糕糕之处,还有一点:一个由谬误致使的资产价格上涨,常常会构成正反馈,从而使得本来没有价值、或者价值无比低的资产,仅仅因为其价格上涨,就具有了一定量的价值。这类“因为价格上涨致使的价值增添”,其增添额其实不会超过价格自身(否则咱们就会得到挖掘价值的永念头了),然而也会大到足够让在低位做空的投资者亏光自己的赌注。
在巴菲特和乔治﹒索罗斯的理论中,咱们能不止一次看到这样的例子。在《金融炼金术》一书中,索罗斯就曾经指出,上世纪美国市场曾经存在的联合企业泡沫,就发生了正反馈。企业发现通过收购吞并,可以得到更高的股票价格,因而就通过许多毁灭价值的方式(1+1<2的企业收购),收购大量的企业。虽然这类收购其实不会增添总体的企业价值,然而对于收购方来讲,因为是通过发行虚高的股票来进行收购,因而自身公司的内在价值,却会由于这类收购而增长(虽然增长的幅度小于收购付出的代价)。
巴菲特也曾指出,当一家内在价值只有10的企业,股票价格上涨到100的时候,它可以通过发行股票收购资产,把自己的价值做到50。对于那些在20就做空的投资者来讲,这无疑是最坏的音讯:仅仅是因为价格的上涨,而不是投资者判断的失误,现在他们持有的空单,对应的是一个价值远超越原始做空价格的资产标的。
最后,还有一个缘由,使得价值投资者不应当斟酌把做空做为自己的投资手腕。查理﹒芒格曾经用半调侃的语气说,“做空是一件让人烦恼的事情,当你由于正确的理由(看到了价格和价值的错配)而亏钱的时候,你却会看到那些不在意投资价值的人一路赚钱。你的人生不需要这样的烦恼。”从心态来讲,做空会致使投资者由于正确的理由失败、而且是永久的失败。然而,对于价值投资来讲,长时间做多最多只会致使短时间、暂时的失败,却不会致使永远的失败。从投资的心理健康角度来讲,做空也其实不算一个太好的选择。
固然,做空机制是一项资本市场的重要轨制。恰是因为做空机制的存在,资本市场才有了双边博弈的气力,价格在总体上来讲也更易向价值回归,资本市场的定价也更为有效。而且,做空确切使得一些投资者可以采取更新的交易手腕,从而构建出与传统价值投资其实不相同的投资办法,从而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选择。然而,当价值投资者进行做空的时候,却需要斟酌到这类交易手腕和价值投资原理之间的违抗的地方,从而小心制订自己的投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