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5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60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古诗释义:
乌云滚滚而来,仿佛墨汁泼落。然而,远处天际间山川依稀可见,流光溢彩,美丽清新。大雨磅礴,激起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进船。
忽然间,狂风骤起,扫散满天的乌云。西湖湖面碧波如镜,晶莹剔透,明媚温柔。
注释
1、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2、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3、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4、遮:遮盖,遮挡。
5、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6、忽:突然。
7、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8、跳珠:跳动的珍珠,形容雨大势急。
9、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又如,韩退之《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
10、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苏轼在1076年六月二十七日,与友人欣赏完杭州西湖的美景后,在望湖楼上饮酒。当时天空阴云密布,山峰之间黑云翻动,突然下起了乱织般的白雨。苏轼俯视着脚下的西湖,眼前景象异常壮观,于是他深情地吟咏出这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诗的前两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描绘了暴雨来临时的景象,暴风雨中的细雨像是跳动的珠子,打在小船和湖面上溅起一圈圈涟漪,表现了自然界的磅礴和威力。
接下来两句“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则表现了风雨之后的静谧和恢弘。透过雨过天晴的美景,苏轼看到了望湖楼旁的西湖,宛如一片广袤无垠、辽阔壮观的天空,以及水天相连的广袤。
整首诗以自然为主题,表现了苏轼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他把自己和自然融为一体,表达了对人和自然之间合一的美好向往。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3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5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60):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古诗释义:
创作背景: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3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5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60):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若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zx095_service@163.com),带来不便,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