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
在中国有这么一座大桥,被称为世界前列,总投资达到了1000多个亿,耗时数年之久才修建完成。但是,对于中国的意义来说却是重大的。
大桥落成以后,人民们纷纷称赞,但是现在几年过去了,许久不知道它的消息,不知道最近发展得如何样了呢?
(一) 港珠澳大桥
在当年这座大桥可是新闻上的“红人”,一连在各大报纸,新闻报刊,社交软件上霸屏了足足有几个月之久。这样一座沟通了三地,使得大陆和香港之间联系更密切的大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首先,人们称赞是其作为桥梁本身的作用,沟通了内地和香港,澳门之间的联系,让这两个地方和中国的归属感越来越高。便于统治的同时也能够增强经济方面的往来,以此来辐射大陆的发展。
其次就是大桥本身修建时的桥梁工艺令人称赞。珠海和香港之间的海域环境,其实并不是那么的好,而且可以说是比较恶劣了。
海上的风暴比较多,海底的板块运动也比较多,容易产生微型的地震。因此修建大桥除了在考虑跨度上比较大的因素以外,还要考虑安全性,稳定性等原因。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港珠澳大桥直接实现了海底隧道等技术,汽车在桥上行驶一段时间后,会经过一个缓坡进入海底隧道,避免了在风暴中的安全隐患。
要知道,这一技术在世界上都是比较领先的,因此在落地建成以后,甚至被外国的报刊进行报道为——现代的奇迹。
(二) 无人上桥
但是等到真正通车向民众开放以后,却发现一个尴尬的事情,那就是没有人上桥。每天的通车量只有少少的几百辆,甚至很还要少。要知道,在当初设计的时候,人们想象的蓝图就是每天桥上车水马龙,甚至堵车都是可以的,没想到现在却晚景凄凉,整座大桥仿佛被闲置了一样。
因为这座大桥并不像我们普通乘坐地铁,只要掏钱就能上,而是需要提供很多证明。首先,要通行的话,必须是香港或者大陆的国民,而且在硬性条件上也有着很多要求。
比如,如果想要去从大陆去香港的话,就必须拥有香港的通行证,还需要有两地之间的车牌。要知道,一辆车上两个车牌是非常不容易的。
如果不是有点身份地位的人,根本申请不来这种车牌。因为光这种车牌每年的纳税费用就要高达十万之多。这还只是香港的硬性条件。
而大陆的要求则更高了,因为两地之间经济落差的原因,导致必须有很高的硬性条件,才能有资格去申请。至于申请成不成功还要另说。
因此,想要上桥,除了高昂的过桥费以外,还有着证件和车牌上的手续难关,这样就排除了一大批想要上桥的人,他们根本没有相关的手续。
(三) 意义重大
这时候,人民就跳出来说了:“这样一个劳民伤财的宏大项目,如何能够通车的时候设置这么多的繁杂手续来限制人民的出行?”那其实这样也是有原因的,需要通行证的制度,在几十年前就已经沿袭了下来。
其目的也是规范两地之间的人员流动,并不想要大陆受到太多的侵染。就算大家不在大桥上过,想要前往香港也是需要港澳通行证的。至于车牌纳税额方面的问题,则是因为两地之间的经济落差,所以香港要求的比较高。
虽然这样一座大桥最终是落得一个闲置的下场,但是中国提出这个项目,并且将它建成还是拥有着巨大意义的。首先,大桥的上桥手续不会永远的这么繁杂,等到两地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发展的比较均衡的时候,就会全面开放,让两地之间的居民们可以畅通无阻。
目前来说,为了保护内陆,还是需要有一点点的限制的。其次,建设这座大桥的主要意义还是要向世界证明,中国有着可修建跨海大桥的经济能力和经济实力。这对于中国向外扩张基建,甚至承接国际项目都有着巨大的帮助,能够有好的展现中国的国际形象。
最后,虽然在桥上通车的居民车辆比较少,但是却并不缺少货运车辆的运输,货运车辆是承担经济的一个重要方式。货运运输的便捷畅通才能够增加经济的联系畅通,因此,港珠澳大桥近年来对于两地之间的货运贡献还是不小的。
通过分析我们其实是能够发现任何事情,国家去做都是有原因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让这个整体的大环境向好。因此,虽然目前来说可能会有一些尴尬的境地,但是我们不要灰心丧气,相信未来终有一天能够实现全面向好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