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讯

端五节是怎么来的,关于端午的历史故事介绍

网络 132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以下是端午节的由来和历史故事:

1.纪念屈原

端午节最初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兼政治家屈原而设立的。屈原生活在战国时期,他为了国家江南的统一和民众的幸福,尽心尽力为国效力,但却遭到了朝野上下的诬陷和排挤,因此失意之下,拿出一块石头投入了汨罗江中自尽。后来,江湖上盛传,在屈原自杀的那个日子里,江中的鱼虾都忙着拍打江岸,划船的人们也都纷纷将粽子扔进江中去慰祭屈原的逝去。人们在这一天都会将捆好的菰叶和糯米包成三角形或矩形的粽子投入江中,以表示缅怀和悼念。

2.祭龙王

另外一种说法认为,端午节源于古代祭龙神的习俗。据传,在南宋时期,当时苏州施洛庙一位道士所著的《山水异物志》中就有关于端午祭龙的记载。祭龙活动中人们会在河、湖、海等处放彩龙,在热闹的气氛中驱恶避凶,意在保佑平安顺遂。这种说法在江南地区有着较为广泛的流传和实行,象征端午节是水神的节日。

综上所述,端午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无论以哪种来源为基础,端午都是一个令人感觉温馨、传统和神秘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