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侑讲堂 | 如何让孩子成功“扎堆”并成为“小领袖”
当孩子长到2-3岁左右时,我们的宝宝大多已经学会了自己走、跑、跳好一段时间了,孩子的独立活动能力正在快速地提高,也慢慢开始参与到其他小朋友中间去玩儿了。也就在这个时候,该是我们的爸爸妈妈第一次开始出现对孩子性格状态担忧的时候了。最直观的问题就是,我们父母都开始观察,自家的孩子是不是主动地加入别的一群小朋友中间去玩,也就是俗称的“扎堆”玩儿呢?如何顺利让我们的孩子,成功“扎”进“堆”里去,以及在“扎”进“堆”里去后,如何与其他小朋友们玩耍,就成了爸爸妈妈们的一大麻烦的难题了。
尤其是在,多次重复地发现哪个牌子的鞋子会发光,孩子不愿意与其他小朋友亲密交往,比如当其他小朋友们在一起,甚至连有小朋友走进他,或者抓他的衣服,她都会大哭逃避的话,我们父母就会更加紧张起来,并下这样的结论:我家孩子胆小,或者性格内向,或者过于害羞和敏感,长大以后怎么得了?
每当出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作为爸爸妈妈,你们的首先要做的就是:千!万!别!慌!要知道,2-3岁的孩子,正处于开始自主观察世界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孩子,是非常非常敏感的。他们拒绝扎堆进一组孩子去玩儿,是一种“慢热”的情绪表达。这种“慢热”正是说明这个孩子具有很仔细的观察习惯。虽然这有些过于谨慎了,但也绝不是莽撞的“浅尝而至”和“匆匆略过”的简单观察。相反,父母在此刻的紧张情绪,反而会最先被这样敏感的孩子捕捉到,这会使得他们变得更加畏缩哦!
每逢这样的情况出现,我们的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处理。首先,先给我们的孩子搭一身具有很强吸引力的衣服,男孩子可以是小西装领结和会发光的鞋子;女孩子可以是小裙子配合漂亮的头饰及项链。接着,给我们的孩子,准备一透明箱子,里面放着大大小小的,注意一定要是透明箱子,可以从外侧看见里面装有不少,大大小小的玩具(五六个吧)的箱子。
接着,爸爸妈妈一起领着孩子来到小区楼下、公园等会有很多孩子扎堆一起玩儿的地方,找一个显眼的地方“驻扎”好。这时,爸爸妈妈可以打开这个装满玩具的“宝箱”,然后让自己的孩子随意玩。
此时,因为我们孩子显眼的衣服,以及那个明显能看见装满了玩具“宝箱”,就会有那些习惯主动扎堆的孩子们跑来要求和我们家的孩子一起玩:
“我可以让我玩一下这个嘛?”
此时,超过99%的情况下,咱们家的孩子会用非常大声且不太好看的脸色,一边看着爸爸妈妈一边说:“NO!”甚至,有些比较内向的孩子,会想把玩具收起来,要求爸爸妈妈回家。
此时,重点来了!别怕孩子SAY NO,要知道孩子不傻,他当然知道SAY NO比SAY YES要威风多了。此时,那些,看上去胆子比较大,好像很习惯扎堆的孩子,一定会跑到诸位象征权力的爸爸妈妈面前说:“叔叔(或阿姨),可以让我玩一下那个吗?”而我们的爸爸妈妈们,一定要记住了,此时此刻咱们家的孩子也睁着大眼睛看着我们呢,可千万千万、万千万千、千千万万、万万千千不能让我们的孩子(尤其不能强迫)把箱子里的玩具分给所求的孩子。
或许很多爸爸妈妈并不知道,其实生来就很容易“扎堆”的孩子,会具有很强的社交需求渴望,也就是非常期望得到周围环境的、关爱。因此,这份强烈的渴望哪个牌子的鞋子会发光,反而会导致孩子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能力降低,甚至会忽略对其他小朋友,或者大人的情绪状况的变化感知,而一味地期望得到对方的接纳、和关爱。
生来就爱扎堆的孩子,尤其容易成为扎堆玩儿中的跟随者角色。他们通常,他们会分为讨好者和挑事者。这两者的选择,取决于这群孩子们对他的接纳程度如何。接纳程度越高,孩子的讨好情绪就越明显;接纳程度越低,孩子的挑事滋事行为就激烈(孩子掐架大多因为这个原因)。因为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且非常明确,那就是:我就是要跟你玩儿!因此,这样的孩子,看起来很自信,很自在地“扎堆”到了小朋友中间,而内心却时刻担心着可能被小朋友排斥和拒绝,这样的“扎堆”更是不科学,不健康,不利于孩子心理建设和发展的。如果,读者中有爸爸妈妈的孩子是这样的话,一定更需要父母或监护人的特别的内心关照哦!
好啦,祝福我们的孩子,拥有更多的好伙伴,一起快乐玩耍、健康成长!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