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23):望天门山
84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古诗释义:
长江的气势如同一柄巨斧,砍开了天门雄峰,碧绿的江水从这里弯曲回旋,汹涌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以分辨高低。在这样的背景下,只见一艘孤舟悠悠从天边缓缓而来。这一幕仿佛是一幅绝美的画卷,让人感到神秘而动人。
注释
⑴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⑵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
⑶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⑷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
⑸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长江上游陕西省一带流浪,他流连于各处美景之中,其中就有天门山。据传说,李白在天门山上驻足观赏风景,并被其绝美奇妙的自然景观所倾倒。他望着远方的楚江,思绪万千,写下了这首《望天门山》。
首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透过描述天门山的自然景观,表现了风景的壮美和天地相接的震撼。天门山像是巨人手中的断屑,隔断了楚江水势,让碧绿的江水自西向东回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接下来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描述了天门山两岸与江水之间的景色,两岸青山映衬着碧水,整个画面清新明朗。孤帆从远处的日边缓缓驶来,显得格外孤独,也让人产生对旅行、对生命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写天门山的自然景观,表现了诗人的豁然开朗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他在山峰间畅游,放飞思绪,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和深邃,也抒发了自己对江山美景的赞美。这首诗语言简洁,情感浓郁,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境界和对自然景观的感悟。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3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5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60):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若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zx095_service@163.com),带来不便,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