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26):春夜喜雨
95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古诗释义:
时逢万物萌发的春季,雨水总会精挑细选,
恰好在这个时辰倾泻而下。伴着微风,
雨滴偷偷溜进夜幕之中,轻柔细密,
滋润着大地和万物。浓厚的乌云笼罩田野小路,
海天一色,江上渔船上的点点灯火交相辉映。
明早,我们将看到那些带着露珠的鲜花,
在成都城中繁花似锦,美丽盛开。
注释
1.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2.乃:就。发生:萌发生长。
3.发生:萌发生长。
4.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5.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6.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7.晓:天刚亮的时候。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8.红湿处:指有带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9.花重:花沾上雨水而变得沉重。
10.重:读作zhòng(重在这里的意思是:沉重。所以读作第四声。)
11.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他的家乡成都经历了一场期待已久的春雨。据传说,当时的春天干旱持续,农民们渴望雨水滋润庄稼,让庄稼长势喜人。直到一夜之间,突然下起了春雨。杜甫被这场意料之外的雨深深地感动,他洒脱地挥笔写下了这首《春夜喜雨》。
首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描述了一场及时的春雨,正是春天积蓄了滋养万物的能量,最终爆发出来的时候。接下来两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表达了雨滴的细腻,它们悄然而至,轻柔地打在大地上,营造出一种安静而舒适的氛围。
然后,杜甫用“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描绘了雨夜的美景,野径和江船分别通过云和火的对比,衬托出雨夜中的异彩。最后两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则展现了雨后清新的景象,珠露滴落在花草上,使得它们更加瑰丽夺目。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情感真挚的表达,展现了杜甫对春雨的感慨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他深刻领悟到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都有生命力,都值得我们关注和爱护。这首诗意境深远,对人们传递出对自然美好和生命的理解和热爱。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3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5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60):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若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zx095_service@163.com),带来不便,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