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40):小儿垂钓
107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古诗释义:
在河边,有一位蓬头发乱、面孔青嫩的小孩正在学习钓鱼。他侧身坐在草丛中,被野草掩盖住了身影。
突然,有个路过的人问他路。但这个小孩一点也不关心,只是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扰到水中的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的询问。
注释
⑴蓬头: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⑵莓: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
⑶借问:向人打听。
⑷鱼惊:鱼儿受到惊吓。应:回应,答应,理睬。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唐代诗人胡令能曾任官京兆府,后因冤案被贬至华山,流落异乡。在他流亡时期,曾经在一个池塘旁见到一位小孩正在垂钓,把竿子放入水中等待鱼儿上钩。这个场景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写下了这首《小儿垂钓》。
首句“蓬头稚子学垂纶”,展现了一个小孩拿着钓竿垂钓的形象。这个小孩头发杂乱、身上穿着破烂,但表现出来的是儿童天真无邪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接下来两句“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则描绘了一个四周环境清幽的池塘,小孩子侧身坐在青苔满布的石头上,等待着鱼儿上钩。偶尔有过路行人远远招手打招呼,生怕吓跑了沉静的鱼儿。
整首诗以简洁、清新的语言表现了一个孩子在自然中玩耍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然的热爱。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在于以简洁的语言表现生活,将小童人生的天真、纯洁、单纯的意境展现出来,使读者沉浸于自然之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3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5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60):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若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zx095_service@163.com),带来不便,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