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66):观书有感
180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古诗释义:
池塘就像一面打开的明镜,映射出天空、云彩在水面上的波光粼粼,让人感受到闪耀浮动的美妙景象。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池塘里的水,它清澈明净,仿佛没有任何杂质,令人陶醉。这是因为池塘水源源不断地得到来自永不枯竭的源头的补给,使得其水质清新纯净,常年如此,给人们带来健康与美好。
注释
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朱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镜子;也有学者认为镜子。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天光”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徘徊:来回移动。
为:因为。
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
那得:怎么会。
那:怎么的意思。
清如许:这样清澈。
如:如此,这样。
清:清澈。
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创作背景:
这首古诗是宋代文学家朱熹所作的,名为《观书有感》。
首句“半亩方塘一鉴开”,描绘了一个大小适中的池塘,恰似一面明镜,清澈透明。接着, “天光云影共徘徊”,写出了天空、云彩在水面上倒映出来的画面,美不胜收。最后两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则是对清澈如镜的池塘水质的解释,强调了它是因为那源源不断的活水补给而保持得如此清澈纯净。
整首诗意蕴深刻,看似简短,却字字珠玑,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自然之中。诗中有感于所读之书,而心灵所感受到的自然之美,更加深刻地启示了人们对生命和自然的认知和理解。这首诗作品的意境空灵、意义深远,深受中国文学爱好者所喜爱。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3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5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60):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若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zx095_service@163.com),带来不便,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