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释义:
嫦娥: 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江苏人。《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恒又作姮。
云母屏风: 嵌着云母石的屏风。此言嫦娥在月宫居室中独处,夜晚,唯烛影和屏风相伴。
长河渐落晓星沉: 银河逐渐向西倾斜,晓星也将隐没,又一个孤独的夜过去了。
碧海: 《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阔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
创作背景:
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情感纤细、意境深远著称。他所创作的《嫦娥》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而悲伤的传说。
《嫦娥》的背景源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嫦娥。根据传说,嫦娥是夸父追日的故事中的仙女,她为了保护人间免受夸父的追捧,不得不飞到月亮上避难。每年的八月十五,人们在这一天都会举行中秋节,表达对嫦娥的思念和祝福。
诗中的第一句“云母屏风烛影深”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场景,仿佛一幅屏风上的图案与蜡烛的灯影相映生辉。接着,“长河渐落晓星沉”描绘了黎明时分长河的景象,在光线的映照下,星辰逐渐隐没。
而诗的核心是表达嫦娥的内心矛盾和痛苦。诗中写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暗示嫦娥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后悔。她因为偷吃了仙丹而被迫流放月宫,与丈夫分离,成为孤独的月宫仙子。每个夜晚,她凝望着碧海和青天,内心充满了思乡之情。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嫦娥的内心苦闷和孤寂。同时,也折射出李商隐对于人生选择、命运和离别的思考,以及对于传说中英雄和仙女的深入理解和情感共鸣。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若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zx095_service@163.com),带来不便,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