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古诗释义:
当我和老朋友在黄鹤楼告别之际,他频频向我挥手。在这繁花似锦、柳絮如烟的阳春三月,他踏上了前往扬州远游的旅程。
孤船逐渐离岸,友人的身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留下一线长江,奔流向着遥远的天际。在那壮阔的江水与苍穹交汇的地方,仿佛可以看到友人的远行中充满了期待和谋求,充满了未知的挑战和冒险。
注释
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和李白在黄鹤楼相见,一坐谈心,畅谈诗文。后来,孟浩然离开了黄鹤楼,前往扬州。在孟浩然告别之际,李白登上黄鹤楼,与他一起观看了长江风景,随后为他送行,作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首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表达了孟浩然离开黄鹤楼的情景,以及离别时扬州的春日烟雨美景。这里的“三月”是指春天,也暗示了两人欢聚一堂的时间已经过去。
接下来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描绘了孟浩然孤独的身影,随着船只逐渐消失在长江的天际之间,诗人也许在思考离别和相逢的意义;同时,也展现出长江壮阔的景象。
整首诗通过黄鹤楼这一著名景点,表现了唐代风景胜地的美好和诗人的思绪。同时,也流露出作者与故友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人生中离别与相聚的感慨。这首诗既是对天际长江和孟浩然的赞美,也是自我感慨和思考的表达。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若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zx095_service@163.com),带来不便,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