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古诗释义:
就在李白刚刚要离岸的时候,他忽然听到了人们在岸上唱着告别的歌声。
那一刻,就算是桃花潭的水再深达到千尺,也难以比得上汪伦送别我的深情厚意。李白心中充满着感激和感动,他决定铭记这份情谊并将其传颂下去。
注释
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创作背景:
《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临行前,为好友汪伦写的一首长诗,表达了离别的苦涩和深深的思念之情。
在《赠汪伦》中,李白感叹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送别好友时,语气中透出浓郁的离愁别绪。整篇诗歌引经据典,借用了许多历史上的典故、传说和名篇,语言优美、深刻、富有象征意味,堪称李白诗歌的代表之作。
《赠汪伦》一诗凝聚了李白深邃的思想和感性体验,是其成熟时期的杰作之一。它展现了李白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反思,触及了人类智慧和情感的极致,具有无穷的诗意和哲理内涵。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若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zx095_service@163.com),带来不便,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