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14):鹿柴
116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古诗释义:
山谷幽静,无人迹显。耳边只有说话声传来,身边却是无人相伴。落日影晕透过树木照在深林中,又投射到绿苔地上,形成美丽的景色。
注释
注释
(1)《鹿柴》王维 古诗(zhài):“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
(2)但:只。闻:听见。
(3)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古时同“影”。
(4) 照:照耀(着)。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担任荆州司马期间,巡游于峨眉山一带时所作。当时他独自一人漫步在峨眉山的群峰之间,远离市井喧嚣,体验着大自然的静谧和神奇。在走近一个偏僻的荒野时,他看到了几个年迈的农民正在劈柴生火,便和他们聊起天来。在交流过程中,他被这些纯朴、勤劳的农民所深深感动,于是写下了这首《鹿柴》。
首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表达了诗人在空旷的山林中的孤独和寂静,没有任何人的身影出现在视线中,只能听到那些人类的声音随风传来,强化了孤独感的同时也增添了神秘感。这种寂静的感受,使诗人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了自身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接下来两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通过描绘日落山林之景,表现出自然美妙和生命起伏的真实感受。诗人在林中看到了夕阳斜照下树叶显得金黄闪耀的美妙景象,也看到了那些青藓上反射着晚霞余晖的光辉。这种反复照耀的景象,使整个山林愈加美丽动人。
整首诗通篇简洁清新,以极简的笔调刻画出旷野中一幕幕生动感人的场景,富有鲜明的自然风格和深厚的哲理内涵。王维用墨水点染泼洒,生动展现了山林中空灵的美和文人墨客豁达超逸的心灵。以此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价值追求的关注。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3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5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60):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若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zx095_service@163.com),带来不便,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