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58):三衢道中
87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古诗释义:
当梅花的颜色透出了淡黄之时,每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我乘坐小舟沿着小溪环游,一直走到了它的尽头。然后,我换上步行的方式,开始走上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两旁依然是苍翠的树林,与我来时所见无异。在深林之中,几声黄鹂欢快的鸣叫声传来,比起我来时更增添了几分幽趣。
注释
①《三衢道中》曾几 古诗: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④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⑤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
⑥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⑦黄鹂:黄莺。
创作背景:
这首诗与唐代朱服的《春日梅花》非常相似,但在描述细节和感受上略有不同。
首句“梅子黄时日日晴”与唐代诗人朱服的诗句相同,都表现了春天阳光明媚、梅花黄灿灿的景象。接着,“小溪泛尽却山行”,强调了山路旁的小溪已经流到了尽头,作者也将返程从山上开始。第三句“绿阴不减来时路”,则与朱服的诗句表现出类似的意思,都是形容山路两旁的景色依然美丽如初。最后一句“添得黄鹂四五声”,描写了悦耳动听的黄鹂歌声,与朱服的诗句是相同的。
总体上,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于春天山中的美景和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对于人生历程的深刻思考。与唐代朱服的《春日梅花》相比,这首诗更加注重描写自然细节和作者的情感体验。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3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5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词75篇(60):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若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zx095_service@163.com),带来不便,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