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蛮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释义:
茅草覆盖的房檐显得低矮,溪水旁青翠的草地生机勃勃。
村庄中传来的醉歌蛮舞的声音令人陶醉,而白发苍苍的老人则是这个家庭的长辈,他们值得尊敬和关爱。
大儿子在溪东锄豆,中儿子正忙着编织鸡笼,最小的儿子则喜欢躺在溪头剥莲蓬。
清平乐: 词牌名。
村居: 题目。
茅檐: 茅屋的屋檐。
吴音: 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相媚好: 指相互逗趣,取乐。
翁媪: 老翁、老妇。
创作背景:
《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于宋代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描绘农村生活为主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恬淡的田园景象。通过对村居中不同年龄人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家庭和亲情的思念和珍视。
词的开头“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描绘了村居的简陋和自然环境的美好。茅草覆盖的房檐显得低矮,溪水旁青翠的草地生机勃勃。这种自然朴实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宜人的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醉里蛮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表达了愉悦的心情和对长辈的尊敬。村庄中传来的醉歌蛮舞的声音令人陶醉,而白发苍苍的老人则是这个家庭的长辈,他们值得尊敬和关爱。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在村居中的生活。大儿子在溪东锄豆,中儿子正忙着编织鸡笼,最小的儿子则喜欢躺在溪头剥莲蓬。这些描写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琐碎和平凡,却也透露出家庭成员间的互相扶持和关心。
整首词通过简洁而生动的描写,展示了辛弃疾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情感的珍视。他以淡然恬淡的笔触,表达了对平凡生活中的温馨和幸福的向往。《清平乐·村居》以其真实、质朴的描写风格,成为宋代田园词的代表作之一。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若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zx095_service@163.com),带来不便,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