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讯

三年级古诗:《大林寺桃花》 唐代·白居易

网络 66

《大林寺桃花》

唐代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三年级古诗:《大林寺桃花》 唐代·白居易

释义:


四月人间,百花已凋零殆尽,然而在高山古寺之间,桃花刚绽放盛开。
我常为春光消逝而感到无处可觅,痛惜不已。却不知它已在这里绽放转移,给予我新的惊喜和希望。

大林寺: 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人间: 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尽:指花凋谢了。
山寺: 指大林寺。始:才;刚刚。
长恨: 常常惋惜。春归:春天回去了。觅:寻找。
不知: 岂料,想不到。转:反。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创作背景: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作的一首诗,该诗主要描写了在四月百花凋零之时,大林寺中的桃花却正盛开,表达了作者对美好自然景色的欣赏和怀念之情。
 
据说,当时白居易担任岳州刺史,在官府中看到了大量民间诉讼,感到十分压抑和疲惫。于是他选择去大林寺中游玩,一进寺门就看到了满树盛开的桃花,触动了他内心深处,激发了他创作这首诗的灵感。
 
诗中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开头,通过描绘四月百花凋零,强调出桃花盛开的珍贵和美妙。接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离去无可奈何的遗憾和失落,同时也表现出了对大林寺桃花美丽景色的赞叹和怀念之情。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是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